政企携手创新模式一汽-大众捷达品牌签约成都塑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标杆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在这一重要节点,中国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高质量发展;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进入新阶段。
在此背景下,一汽-大众捷达品牌以成都为支点,通过政企协同、技术融合与国际合作,书写了合资车企转型升级的新范本。
8月28日,中国一汽、大众汽车集团与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在蓉城签署《捷达事业发展合作协议》,宣布筹备成立捷达品牌新公司,共同将其打造为四川省汽车产业领军企业。
“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深度践行
此次签约,不仅是一汽-大众深化本土化运营的重要举措,更是我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的生动实践。
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中国通过一系列配套政策协同发力,进一步打通供需堵点、优化营商环境,从而更好释放消费潜力,持续助力外资企业在华发展。一汽-大众捷达品牌的转型升级,正是“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生动写照。
一汽-大众通过技术融合与国际合作,将捷达品牌打造为“本土研发、全球市场”的标杆。其纯电车型将搭载一汽-大众自主研发的SOA电子电气架构,并可选装酷睿程ADAS系统,体现了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突破与全球竞争力。
这种“技术共研、市场共享”的模式,不仅提升了外资企业的本土化运营效率,也为中国汽车产业“走出去”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政企协同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从“制造”到“智造”的跨越
中国一汽党委书记、董事长邱现东表示:“本次签约,是中国一汽积极响应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政策、深入践行‘一带一路’倡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生动实践。一汽-大众将充分融合中德双方优势,提升本土化运营效率,加强自研自创能力,打造合资技术新高地,为四川汽车产业高质量转型发展,为捷达品牌‘深耕本土、辐射海外’注入全新动能。”
本次合作的核心在于“优势互补”,德国大众提供电动化、智能化技术积淀,中国一汽则主导本土化商品定义与研发。例如,首款捷达品牌纯电车型将基于CMP平台技术定制化开发,搭载一汽-大众自主研发的SOA架构,实现硬件可扩展、软件可迭代。
这种“中德共研”的模式,突破了传统合资企业的技术壁垒,推动了从“市场换技术”到“技术共创”的转变。
成都政府的角色则从“政策支持者”升级为“生态构建者”。通过政策引导、资源整合与服务保障,成都经开区为捷达品牌提供了全周期护航。形成了“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良性循环。这种模式不仅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也提升了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
从本土深耕到全球辐射:构建“双循环”新格局
一汽-大众以捷达模式开创了合资品牌本土化运营新范式。根据规划,捷达品牌将于2028年前推出5款全新车型,其中4款为新能源车型,首款纯电车型计划于2026年上市。
商品矩阵的完善不仅体现技术实力,更承载着销量跃升的战略目标。
在海外市场,捷达品牌将以成都国际铁路港为支点,构建多元化布局海外生态,以中亚市场为重要节点,逐步拓展至全球。
成都,是西部创新之城,也是国家“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和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中国一汽早在2017年便与成都签署协议,将打造聚焦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制造中心。通过“本土研发、海外组装”的方式,捷达品牌既降低了国际市场风险,又提升了品牌在全球市场的适应性。
这种“深耕本土、辐射海外”的模式,正是构建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开放新格局的生动体现。
在国内,捷达品牌通过技术创新与产业链整合,提升了本土市场的竞争力;在国外,通过国际化布局与本地化生产,拓展了全球市场份额。这种“内外联动”的发展模式,不仅为合资车企转型升级提供了“中国方案”,也为中国汽车产业“走出去”提供了新路径。
可复制的“中国方案”:从政策引导到技术突破
在此次合作中,成都政府通过搭建平台、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助力;从技术层面看,中德双方在电子架构、三电系统、智能辅助驾驶领域的深度合作,显著提升了企业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实力。
例如,捷达品牌纯电车型搭载的SOA架构,实现了软件与硬件的解耦,支持功能快速迭代与个性化定制。
这种技术突破不仅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为合资车企的技术转型提供了参考。同时,通过与酷睿程等本土科技企业的合作,捷达品牌在智能辅助驾驶领域实现了“后来居上”——其ADAS系统可实现L2+级智能驾驶辅助功能,满足了消费者的出行需求。
得益于全产业链协同发力,捷达品牌将致力于构建千亿级汽车产业生态体系,贯通研发创新、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到销售服务的全链条,并充分发挥产业带动效应,预计将为当地创造数万个就业岗位,提供更多高质量就业机会,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强劲增长极。
这种“技术突破+产业带动”的模式,体现了政企协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心,也为中国汽车产业构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增强全球竞争力提供了实践范式。
大众汽车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强调:“迄今,经典的捷达车型已经为超过五百万中国客户带来了便捷的个人移动出行。秉承‘在中国,为中国’战略,我们将在电动智能网联汽车时代续写捷达品牌的成功篇章。”他表示:“通过捷达的电动化转型,集团将发力布局高速增长的入门级新能源汽车市场,服务更广泛的客户群体。由此,集团也将实现对于新能源汽车主流细分市场的全面覆盖。此次深化合作,也彰显了大众汽车集团持续深耕中国市场、与中国一汽以及成都市等合作伙伴实现互利共赢的决心。”
这种“合作共赢”的理念,正是全球产业链稳定与技术进步的核心——通过技术共享与生态共建,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从蓉城签约到全球布局,一汽-大众捷达品牌正在绘就中国汽车产业对外开放的新画卷。这一模式也为合资车企转型升级提供了“中国方案”——在长周期赛道中,唯有以客户为中心、以技术为驱动、以生态为支撑,方能行稳致远,实现共赢。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