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医疗公布最新进展达成1.5亿美元可换股贷款协议
4月5日晚,微创医疗发布公告,宣布获得1.5亿美元可换股定期贷款融资,以偿还2026年可换股债券未偿还款项约4.48亿美元。公司与原贷款人签订协议,年利率5.75%,有望增加不超过5000万美元。预计所得款项净额约1.45亿至1.95亿美元,将用于偿还债务、支付费用及一般企业用途。此外,微创医疗正与多家金融机构沟通,预计获得超3亿美元信贷支持。
这一融资安排对正处于债务偿还能力质疑中的微创医疗来说,无疑是解了燃眉之急。通过此次可换股定期贷款融资外加其他金融机构的支持,微创医疗将在实质层面有力缓解公司当前的现金流和债务压力,并为后续战略调整提供了必要的财务缓冲,也为长期发展注入了动力。
优秀的产品研发和升高的财务压力
作为创新型高端医疗器械集团,微创医疗业务范围覆盖心血管及结构性心脏病、电生理及心律管理系统、骨骼与软组织修复科技等十二大业务集群。在产品研发和市场布局方面,微创医疗一直致力于推动高端医疗器械的研发和产业化。目前,公司在中国市场已获批33款产品,1款产品进入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的绿色通道,累计已拥有30款绿色通道产品,连续九年在医疗器械同业中排名第一。
在提供多元化产品组合的同时,微创医疗也在积极加速推进“全球化”战略,通过对全球资源与市场的高效整合,实现全球化布局,将微创产品带到更多的国家和地区,惠及全球患者和医生。在海外市场,公司共有15款产品获得美国FDA核准,14款产品获得欧盟CE认证。
得益于高效推进产品推广及市场开拓,微创医疗的市场份额延续快速增长的趋势。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51亿美元,同比增长15.8%。分板块来看,心脏瓣膜业务、大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业务、神经介入业务及心血管介入业务收入均实现快速增长,分别较2022年同期增长32.5%、32.2%、21.6%及14.7%。受益于核心产品的快速放量,手术机器人业务收入亦较同期大幅提升258.4%,优势的市场地位持续夯实。
但多线同时出击也给微创医疗带来了较大的资金压力,尤其是有部分业务仍处于投入期,研发成本较高但造血能力有限。3月份公司发布的年报显示,截至2023年末,微创医疗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仍有10.20亿美元,但公司2023年净亏损额达6.49亿美元,同期经营现金流出净额达到2.32亿美元,外界对其能否在今年6月如期赎回超过4亿美元的可换股债券,以及偿还到年底到期的近3亿美元短期借款担心不已。
融资条件倒逼战略转向
医疗器械行业本身具有研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的特点。长远来看,微创医疗对创新的坚持和投入是公司保持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但是短期来说,在研发上的大量投入也一定程度上给公司的财务状况造成了压力。现如今,如何平衡研发投入和现金流动性是微创医疗管理层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挑战。
2023年财报中,微创医疗明确表示了公司未来战略调整的方向,即重视财务报表的健康度和现金流的充裕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公司计划通过聚焦核心业务、提高收入和降低研发费用等相关费用率,以期在未来几年实现大幅度减亏并达到盈亏平衡。
从年报表述来看,不难看出,微创医疗在未来会更多的注重创造现金流,调整关于研发和销售方面的平衡,这一战略转变反映了微创医疗对当前经营状况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发展的重新规划。
而当前获得的这一笔大额融资,不仅是救急之举,同时也约定了公司需达到的约束性目标,即2024年至2025年,公司应减亏至-2.75和-0.55亿美元,2026年应盈利至少9000万美元。这无疑将对公司的战略调整施加了较强的推动力。
事实上,微创医疗已在2023年扎实推进多元控费举措,着力提升运营效率。公司通过采取积极的成本控制措施,优先考虑及重点关注核心项目,研发费用同比下降9.6%,集团组织架构也得到有效精简,管理费用同比下降18.5%。
谈到下一步的经营策略,微创医疗表示,为进一步提升公司竞争力及抗风险能力,公司将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建设,提升内部治理效能,整合资源、精简流程,在公司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最大程度保持微创特有的创业活力、灵活性和效率。
真正的创新仍然能获得支持
投资界人士在谈及高瓴此次出手时认为,作为原贷款人管理及控制方,高瓴选择在此关键时刻为微创医疗注资,无疑是对后者创新实力、产品管线、市场地位以及战略规划的有力背书,彰显了其对微创医疗长期价值的认可与坚定支持。
微创医疗作为自主研发的创新医疗器械龙头,以心脏支架作为起点,在心脏病领域获得了一系列国内乃至全球首创的创新成果,覆盖了支架、瓣膜、球囊、电生理乃至ECMO和血管内成像等领域,成为该领域中覆盖最全的中国企业。同时,其在手术机器人、骨科、神经介入等多方面的创新成绩也有目共睹。目前,微创集团拥有专利10,000余项,先后5次获得中国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多个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基于现有产品研发及注册进度,微创医疗的新产品,如冠脉旋磨系统、冠脉冲击波球囊导管系统、ENOtrade;系列磁共振相容起搏器、第三代TAVI产品等,或将于2024年获准上市,届时有望构成公司新的增长引擎。
行业人士表示,高瓴的行动传递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虽然当前创新医药和器械行业仍处于困难期,但对于真正有创新能力的企业,仍然会有投资机构愿意站出来,成为企业成长道路上的坚强后盾。这种行动,无疑展现了对中国创新医药企业在全球竞争中能够持续成长和创新的信心,同时也是对行业整体创新生态系统的支持,将有助于形成一个更加活跃和多元化的创新环境。
从一季度数据看,国内经济正处于回升向好态势,市场需求的复苏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各类支持性政策包括医保支付、商保推进和定价优化的全套组合拳,将加速推进创新医疗器械商业化,龙头企业有望多重受益,持续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
在新获得融资和战略调整并行之下,微创医疗理应能更从容应对市场挑战,并通过积极推行成本控制、精细化管理等方式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盈利能力,尽快实现盈亏平衡,达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