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萨盒设计成这样是能让披萨更好吃吗
Ziv
沈梦溪
披萨是 Party 必点的一号主食,虽然拿到手里的是外卖,但打开盖子的一瞬间,烘焙后的麦香和芝士的奶香混合着一股热气一起飘出来,依然能带来浓浓的幸福感。破防的不止嘴角的口水,还有终于完成使命的披萨盒。
尽管每次都被我们忽视,甚至会被嫌弃大大的盖子太碍事而惨遭撕毁,但披萨盒是让披萨到我们手里还如此美味的最大功臣。
披萨盒首先得结实,即使很多个摞在一起也不会被压塌;它的另一个重要任务是保温,变凉的披萨饼皮没那么松软酥脆,而且芝士也没那么软滑,会渗出油脂,整个凝成一坨。
不过保持盒子内部温度的同时,热气排不出去会凝结成很多小水滴,让披萨变得软塌塌的。所以精心设计过的披萨盒都要解决既隔热又能排出多余水分的问题。
为了吃到更美味的披萨,瓦楞纸盒成了人们的首选,先来看段视频简单了解下~
为什么很多披萨盒是瓦楞纸做的?
最早的披萨盒在 19 世纪就有了,那不勒斯的披萨师傅用多层的金属盒来装披萨,卖饼小哥就带着这种盒子走街串巷。
“二战”后,从欧洲战场回到美国的大兵对披萨念念不忘,披萨在美国越来越流行,于是一次性披萨盒出现了。一开始人们还试过把披萨装进纸袋里,虽然这样很透气,解决了闷湿的问题,但是等拿到披萨的时候它早凉了,还得热一下才能吃。
随着外卖订单越来越多,商家需要把很多披萨放在一起,而纸袋根本没法起到支撑和保护作用,所以后来人们用单层卡纸盒来装披萨。不过这种披萨盒还是强度不够,而且会因为吸收了太多水分而塌掉,还影响口感。
用瓦楞纸板制成披萨盒的第一个专利申请于 1963 年,它差不多已经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披萨盒的样子了。
瓦楞纸板做成的盒子有很多优点:折叠起来不需要胶带或订书钉封口;支撑性强;比卡纸盒保温;比塑料盒透气。即使在今天,瓦楞纸板做成的披萨外卖盒依然占据主流。
披萨盒用的瓦楞纸板一般是两面各一层纸,中间夹着波浪形的纸。瓦楞纸板的厚度取决于中间瓦楞纸波浪的高度,按照瓦楞纸尺寸分为 A 楞、B 楞、C 楞、E 楞等楞型。
这种内芯加厚的结构会让空气在瓦楞纸板内部停留更长的时间,不容易发生冷热交换,就像披萨的“羽绒服”。与单层卡纸盒相比,它可以保温更长时间。
有时商家会根据披萨的尺寸选择用哪种瓦楞纸盒,14~16 寸的大披萨用 B 楞纸做的纸盒,10~12 寸的小披萨就用 E 楞纸盒。
为了让披萨保温且干燥,商家尽力了
常见的用瓦楞纸板做成的盒子大体有两种,一种就是展开后支楞巴翘的,另一种展开后是很规矩的长方形。
达美乐最早使用的盒子就是左边这种样子的,后来他们采用了折角式设计的盒子,把折叠一个盒子的时间从 6 秒缩短到了 4 秒。
右边这种把盒子前面的纸板折起来后,可以插到底部的两个小口当中,牢牢锁住。这是使用最广泛的披萨盒,必胜客、棒约翰等等很多披萨店都选择了这种纸盒。
不过这两种盒子在保温和排出水汽方面的表现只能算是中规中矩,为了让顾客们吃到更新鲜美味的披萨,披萨商家在盒子上也是各显神通。
有些披萨在盒子内部镀了一层铝,可以把热量反射回去,同时还在盒子上开了 17 个孔,这样即使几个盒子堆在一起,也能保证每个盒子里的蒸汽都散出去。铝涂层也可以防止水蒸气浸湿纸盒,这样就不会发出一股烂纸壳的味道,不用再担心披萨串味儿。
要说哪种披萨盒设计最巧妙,可能没人比斯科特?维纳更有发言权。他是一位披萨盒专家,2020 年他收藏的披萨盒数量就超过了 1500 个(大多数是没用过的)。他认为最好的披萨盒是 VENTiT 盒。
传统瓦楞纸板大多是把两层面纸和一层内芯先粘在一起,然后再进行印刷、模切、折叠等等步骤,最后做成一个披萨盒。
而在 VENTiT 盒的设计中,为了更好地保温且除湿,瓦楞纸板三层纸的模切部位是不同的,所以在制作盒子时把这个过程倒转了过来,先分别切割瓦楞纸板的三层纸,然后再粘在一起。
这些不对称的开口让蒸汽可以从上下两边溢出,依然能保持披萨干热,可以在延长保温时间的同时有效降低湿度。
披萨是圆形的,为什么用方盒子来装呢?选择方盒子更多是出于制作成本、人工成本和派送便捷度的考虑。自从“二战”以来,披萨盒就没有太大的变化,但它显然还有很多可以提升的空间。
苹果公司曾经为一款圆形披萨盒申请过专利,这款披萨盒使用回收材料制成,它的创新之处在于盖子上盖子上有 8 个通气孔,水蒸气可以通过这些小孔排出去,盒子底部还有凸起的同心环,可以把披萨托起来,跟盒底有些空隙,防止在员工把披萨拿回工位的路上饼皮被浸湿,同时还能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
必胜客也设计过一款圆形的披萨盒,它的设计初衷同样是希望顾客收到更热、更酥脆的披萨。他们在披萨盒底部设计了一些凸起和凹槽,既可以把披萨撑起来,也可以收集洒落的胡椒碎或者流下来的汤汁。
除了圆形披萨盒以外,还有很多其他设计,比如可以只装一牙披萨的三角形披萨盒;吃完披萨后可以把盒子沿虚线撕开,重新组装成一个棺材形的盒子装残渣等等……
参考资料: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