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邦证券:春运不及预期,会拖累消费吗?
投资要点
核心观点:春运热潮中的出行可能会比预期的少在前六天,春运高峰仍有约8000万人出行的缺口按照目前的趋势外推,今年春运高峰可能恢复到2019年的55%左右,对应的旅客出行量约为16.4亿人次,与之前的预期相差甚远春运热潮未能达到预期对当前消费总量的恢复影响不大,更多的是一种信号意义,代表了在疫情避险,收入疲软等因素影响下的谨慎出行,可能透露出春节消费的恢复并没有预期的那么快
1月7日至12日,春运高峰累计发送旅客2.21亿人次,较2022年同期1.55亿人次增长约43%,但相比2019年同期的4.28亿人次,仍仅恢复一半左右在1月6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预测今年春运高峰可恢复至2019年的70.3%,对应前6天的客运量预测为3.01亿,前6天实际客运量比预期少近8000万
根据百度迁徙指数,我们发现:①今年春运热潮中自驾车出行的人口规模可能已经超过2019年,②与广东,江苏,浙江,上海相比,北京春运流出人口恢复缓慢。
按照目前的趋势外推,今年春运可能恢复到2019年的55%左右,对应的旅客出行量约为16.4亿人次。
春运热潮不及预期的原因有三:一是担心感染和二次感染的风险,第二,流动人口就业的本地化减少了疫情以来春运高峰的出行,第三,居民的收入和预期对旅游和长途探亲产生了经济成本约束。
春运未能达到预期对总消费影响不大,不会拖累复苏,因为短期内不会对居民收入和消费场景产生影响更重要的是信号意义,意味着人员流动和消费的恢复不是一蹴而就的,春节期间消费恢复的速度可能不会被高估
春运热潮对消费结构的不及预期影响突出,人口迁移带来的城乡消费迁移效应会减弱,类似于就地过年的效应2016—2019年,由于春节期间农村消费增长较快,1—2月农村社零占城镇社零的比例高于全年,平均高出约0.5个点可是,在2021—2022年的就地过年期间,城市向农村的消费迁移并未完成,农村社会零在城市社会零中的比例呈现出相反的特征1,2月份明显低于全年,平均低0.3个点左右
节前消费和人口流动有几个特点:一是主要城市消费的复苏趋势还是比较明确的,十大城市百度消费复苏指数从12月中旬开始就处于上升趋势二是城市人口流动尚未出现季节性下降,仍处于恢复和回升态势相比疫情前的市区流量,一线gt,,二线gt,,三线高线城市的城市流动性好于低线城市,这也是春运高峰意外出行的结果一二线城市人口流出依然弱于往年第三,自驾车的恢复情况好于公共交通,说明城市内拥堵指数的恢复情况好于地铁客流量,这与春运高峰长途出行的特点是一致的
风险警告
如果节后返程春运人数大幅上升,整体春运热潮仍能接近原先预期,二次感染风险增加,春运高峰出行次数减少,人员流动的修复被其他突发事件打断。
穆璐
1.春运期间的出行可能会比预期的少。
2.规避流行病风险和消费复苏
2.1.规避疫情风险是主要原因。
2.2.会不会影响消费的恢复。
3.人员流动和消费恢复进度如何。
4.风险警告
上导轨轴承
1.春运期间的出行可能会比预期的少。
在前六天,春运高峰仍有约8000万人出行的缺口今年春运启动已近一周,客流较去年大幅回升,但离预期仍有较大差距1月7日至12日,春运高峰累计发送旅客2.21亿人次,较2022年同期的1.55亿人次增长约43%,但相比2019年同期的4.28亿人次,仍仅恢复一半左右在1月6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预测今年春运高峰可恢复至2019年的70.3%,对应前6天的客运量预测为3.01亿,前6天实际客运量比预期少近8000万
从历史上看,疫情发生前对春运高峰的预测相对准确比如2018年和2019年,交通部的预测值分别为29.9亿人次和29.8亿人次,与实际数据的误差在0.1亿人次以内近两年预测误差较大2021年和2022年预测值为17.4亿人次,实际数据为8.7亿人次和10.5亿人次实际客流量只有预测值的50%到60%,明显高估了这背后的原因是,疫情发生前,春运客流相对稳定比如2016—2019年期间,客流量稳定在29.1—29.8亿人次,而最近几年来出行人次波动较大
第二,与广东,江苏,浙江和上海相比,北京因春运而流出的人口恢复缓慢今年,全国迁徙指数和广东,江苏,浙江,上海的迁出指数均已接近或超过2019年的水平,但北京的迁出指数仍明显低于2019年,仅略高于去年,这表明北京的春运规模与全国和广东,江苏,浙江,上海相比,可能仍远远落后于2019年
按照目前的趋势外推,今年春运可能恢复到2019年的55%左右,对应的旅客出行量约为16.4亿人次第一周的旅行强度通常反映了春运整体情况例如,2021年和2022年前六天的出行量分别相当于2019年同期的36.2%和24.8%,而整个春运高峰期已经恢复到2019年的35.2%和29.2%,非常接近今年前6天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51.6%但由于学生放假较早,节后返程人数会明显高于节前预计今年春运可能恢复到2019年的55%左右,对应的旅客出行量约为16.4亿人次此前,《中国交通报》通过7000多份问卷调查,预测今年春运客流量约为17亿人次,结果接近
2.规避流行病风险和消费复苏
2.1.规避疫情风险是主要原因。
我们认为,春运热潮未能如期出行的背后有三个原因,核心因素仍是规避疫情风险。
首先,疫情使人们更加谨慎地旅行百度疫情搜索指数在12月21日达到峰值,1月12日回落至峰值7.1%一些地区公布的调查数据也可以作为佐证例如,河南省在1月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全省感染率约为89%日前,但全国刚刚经历了一轮疫情高峰许多人仍然担心春运期间的疫情,感染和二次感染的风险可能会抑制旅行需求超过预期
二是疫情三年后,部分农民工转向本地就业,也导致春节期间流动性降低我们在之前的报告《人口流动重启如何影响经济》中指出,疫情发生后,大量农民工选择了就地就业2020—2021年,外出务工人数年均变化从疫情前1619年的+135万人到—126.5万人,本地外出务工人数从+197万到+213.5万人从2019年到2021年,农民工比重下降了1.2个点,而2016年到2019年前四年的波动都没有超过0.2个点由于返乡农民工规模较大,农业农村部也在积极推动返乡农民工就地就业
第三,目前居民的收入和预期仍然较弱,制约了部分旅游和探亲根据交通部对今年春运出行结构的预测,旅游占10%左右,探亲占55%相比之下,在2017年的春运热潮中,旅游占14%,探亲占78%,表明今年这两种旅行的需求下降得更多,导致其比例下降目前居民部门收入和预期仍然较弱,旅游和长途探亲方面的成本约束较大央行2022年第四季度储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当期收入感受指数和未来收入信心指数较三季度分别下降3.2点和2.1点,前者为2020年一季度以来的最低水平,后者为有数据可查以来的最低水平
2.2.会不会影响消费的恢复。
春运热潮未能达到预期对当前消费总量的恢复影响不大,更多的是一种信号意义,代表了在疫情避险,收入疲软等因素影响下的谨慎出行,可能透露出春节消费的恢复并没有预期的那么快我们分别从工业生产和消费的角度来讨论这种影响
就地过年的缩小版,对1,2月份的工业生产有好处就工业生产而言,春运高峰出行次数的减少会增加工作时间,有助于提高1,2月份的工业开工率,其影响类似于2021—2022年的就地过年,但不迁移的人口比就地过年的人口少,对工业生产不利
对总消费影响不大,不会拖累复苏全国层面的消费由居民收入和消费倾向决定,后者受消费情景影响较大自12月疫情防控优化以来,疫情短期峰值影响过后,消费场景将逐步打开,消费回暖趋势不会改变春运未能达到预期不会在短期内影响居民的收入和消费场景,因此不会拖累总消费水平的复苏
但结构性影响突出,人口迁移带来的城乡消费迁移效应会减弱历年来,春运都是消费结构的大迁徙从地域上看,春节期间,高速城市的消费伴随着人口向低速城镇和农村转移从产品来看,烟酒,年货等产品的需求伴随着春节亲友的返乡而增加因为社交零点是基于卖家的统计,所以更能解释春节期间城乡消费的大迁徙2016—2019年,由于春节期间农村消费增长较快,1—2月农村社零占城镇社零的比例高于全年,平均高出约0.5个点可是,在2021—2022年的就地过年期间,城市向农村的消费迁移并未完成,农村社会零在城市社会零中的比例呈现出相反的特征1,2月份明显低于全年,平均低0.3个点左右
春运热潮未能达到预期比信号意义更重要,这意味着人员流动和消费的恢复不会一蹴而就,春节期间消费恢复的速度可能不会被高估我们之前报道过两次突发疫情对短期经济的影响指出12月以来的疫情高峰已经超过了两个预期一是出现症状的人群超出预期,带来短期劳动力供给冲击,二是峰值速度超预期,加速了一季度经济复苏根据春运高峰的数据,提前达到高峰确实会加速修复今年前六天的春运客流量比去年增加了43%但是,修复的速度不可高估在疫情高峰期和末期,人们仍然更加关注出行可能带来的感染和二次感染风险,并且由于居民收入和预期疲软的限制,春节期间消费的恢复速度不宜高估
3.人员流动和消费恢复进度如何。
我们选择了7个高频流量和消费指标来追踪春节期间的人员流动和消费变化:百度消费复苏指数,百城拥堵指数,地铁客运量,飞行性能,电影票房,快递及代收,3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销售情况。
节前有几个特点:
第一,主要城市消费的复苏趋势还是比较明确的,百度十大城市消费复苏指数从12月中旬开始就一直处于上升趋势。
二是城市人口流动尚未出现季节性下降,仍处于恢复和回升态势相比疫情前的市区流量,一线gt,,二线gt,,三线和一线城市的人口流动性现在已经超过了2019年的水平,二线城市与2019年持平,三线城市仍然低于2019年高线城市的城市流动性好于低线城市,这也是春运高峰意外出行的结果一二线城市人口流出依然弱于往年
第三,自驾车的恢复情况好于公共交通,说明城市内拥堵指数的恢复情况好于地铁客流量,这与春运高峰长途出行的特点是一致的。
4.风险警告
如果节后返程春运人数大幅上升,整体春运热潮仍能接近原先预期,
二次感染风险增加,春运高峰出行次数减少,
人员流动的修复被其他突发事件打断。
人员流动的修复被其他突发事件打断。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